论文研究 - 从波场理论计算在多个站点观测到的甚低频传播数据的比较研究2016年熊本地震的下层电离层扰动的时空变化
文件大小:
8755k
资源说明:已经发表了许多关于甚低频(甚低频)特性的论文来研究电离层的扰动。 通常,VLF记录(幅度和/或相位)主要用于研究VLF传播异常的时间演变,尤其要注意一个特定的传播路径。 本文最重要的优点是同时使用多个传播路径。 九州岛的熊本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 在4月14日(UT)发生了两次强震,震级分别为6.5和6.4,在4月15日(UT)发生了主震,震级为7.3。 由于EQ震中距VLF发射器不远(宫崎县的JJI称为呼叫标记),因此我们可以同时利用整个日本网络的8个观测站。 结合基于波动跳变理论的理论计算,我们尝试跟踪与这种连续的情商相关的电离层扰动的时空演变。 发现电离层扰动开始于情商之前大约两周,并且这种扰动在主震之前的5-3天变得最发达。 当扰动受到最大干扰时,垂直方向的最大变化是VLF有效电离层高度约为10 km的损耗,其水平尺度(或其半径)约为1000 km。 讨论中将详细研究这些地震-电离层扰动的时空变化,并与1995年神户的VLF特征,相同震级和相同断层类型作了比较,并作了简要讨论。最终确定了地震电离层扰动的产生机理。
本源码包内暂不包含可直接显示的源代码文件,请下载源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