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说明:从给定文件信息中提取的知识点如下:
1. 空间图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随着航天器载荷相机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应用的图像编码标准,目的在于提高图像的编码性能。
2. 小波变换方法:为了保持高图像编码性能,采用了小波变换作为图像数据的转换方法。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压缩和多尺度分析工具。
3. 离散小波变换(DWT):文章讨论的小波变换主要是离散小波变换,它是一种多级变换,通常需要较大的存储开销和较高的计算时间。
4. VLSI架构设计:为了解决小波变换中的耗时和存储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效低存储离散小波变换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结构。VLSI架构设计指的是利用集成电路技术制作的,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大量电子元件的复杂电路。
5. 高效低存储的实现:提出的VLSI架构通过改进传统的小波提升结构,实现了对二级和三级小波变换的复用,节约了逻辑资源开销,同时又没有牺牲数据处理速度。
6. 片上存储资源的使用:在设计中,使用了少量的片上存储资源来存储部分小波系数,并按特定顺序连续输出给后级熵编码器。这种做法避免了对外部存储的依赖。
7. Xilinx FPGA实现: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结构在Xilinx型号为XC4VSX55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实现了硬件验证,并且能达到95.91MPixels/s的数据处理性能。
8.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PGA是一种可以随时修改其逻辑功能的集成电路,允许对硬件电路进行编程来实现特定的算法或应用,非常适合进行快速原型设计和硬件加速。
9. 硬件实现的性能:硬件实现的性能非常高,具体表现为在给定的FPGA上可以达到的每秒百万像素级的数据处理性能。
10. 存储开销和速度的权衡:在DWT处理中,如何平衡处理速度和所需的存储开销是一个关键问题。提出的架构能够减少存储需求,同时保证数据处理的速度。
11. 文章发表信息:本文收录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由董明岩,雷杰,王柯俨,李云松四位作者撰写,并在2014年11月11日收稿,2015年5月21日网络出版,得到了多项国家资助项目的支持。
通过这些详细的知识点,可以看出文章在解决高分辨率空间图像在轨高速编码处理问题中所做的技术创新和方法实现。这些技术不仅在航天领域有重大应用,同样对其他需要高效图像数据处理的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
本源码包内暂不包含可直接显示的源代码文件,请下载源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