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说明:光伏系统都希望光伏电池阵列在同样日照、温度的条件下输出尽可能多的电能,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了光伏电池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Point Tracking,MPPT)问题。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由于阵列的功率等级一般较大,因此MPPT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故利用智能控制方法上的智能性、自适应性来对非线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控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是一项关键技术,旨在确保光伏电池在不同环境条件(如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下始终工作在其最大功率点,从而提高系统效率。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 MPP)是指在特定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光伏电池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值。对于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而言,由于电池阵列的功率输出较大,MPPT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MPPT控制原理与设计】
MPPT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动态自我优化,通过实时监测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当前功率,并与前一时刻的功率进行比较。根据功率与占空比(Duty Cycle, D)的关系,调整占空比,使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趋向于最大值。占空比控制了光伏电池的负载,改变占空比相当于改变光伏电池的等效阻抗,从而达到最佳的功率匹配。光伏电池的负载电阻与占空比的关系为RL=R/D。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D,MPPT控制器可以实现光伏电池负载的优化,确保功率输出最大化。
【模糊控制在MPPT中的应用】
传统的MPPT方法如定电压跟踪法、扰动观察法、功率回授法和增量电导法等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跟踪过程中可能会丢失最大功率点,计算复杂度高,且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因其自适应性和智能性,可以有效克服这些缺点。模糊逻辑可以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特别适合于动态环境下的MPPT。
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模糊控制器通常采用双输入单输出的设计,输入为功率变化量△P(n)和功率变化率,输出为下一时刻的占空比改变量△D(n+1)。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包括模糊化、规则推理和去模糊化三个步骤,通过一系列预定义的控制规则,将输入的模糊量转换为相应的输出占空比改变量,从而实现对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的精确跟踪。
【模糊控制器设计】
1. **模糊控制器结构**:采用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输入为功率变化量和功率变化率,输出为占空比的改变量。
2. **输入/输出模糊子集与论域**:定义输入和输出的模糊子集,如负大(NB)、负中(NM)、负小(NS)、负零(NO)、零(ZO)、正零(PO)、正小(PS)、正中(PM)、正大(PB)等,以及对应的论域等级。
3. **隶属函数**:选择具有高分辨率特性的三角形函数作为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以提高控制器的敏感性和精度。
通过以上设计,模糊控制的MPPT策略可以更灵活、准确地适应环境变化,确保光伏电池始终工作在接近最大功率点的区域,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模糊控制在光伏电池MPPT中的应用不仅简化了控制算法,而且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是现代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源码包内暂不包含可直接显示的源代码文件,请下载源码包。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