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ov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Using Irregular Graphs
文件大小: 251k
源码售价: 10 个金币 积分规则     积分充值
资源说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是1962年由Gallager提出的纠错编码技术,近年来由于其接近香农限的性能、简洁的描述和实现方式以及易于理论分析的特性而备受关注。本文“Improv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Using Irregular Graphs”在2001年的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发表,由Michael G. Luby、Michael Mitzenmacher、M. Amin Shokrollahi和Daniel A. Spielman共同撰写,主要探讨了通过不规则图改进LDPC码的新方法。 传统的LDPC码基于规则的图结构,而该研究引入了不规则的奇偶校验矩阵,这在提高错误纠正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作者们通过一种新的严格分析方法——基于鞅的分析,对这些不规则码的硬决定解码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他们还提供了寻找高效不规则结构的方法,为解码算法提供优化。 文章的一个关键贡献在于,它展示了不规则结构如何提升码的性能。通过使用不规则的LDPC码,作者们在二元对称信道和高斯信道上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之前的LDPC码,他们的新编码方案能纠正更高的错误率。例如,在二元对称信道上,对于比特率为1/4、长度为16000的码,以前的LDPC码可以纠正约16%的错误,而新的不规则码能纠正超过17%的错误。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结果接近于涡轮码的性能,表明不规则的LDPC码变种有可能与涡轮码相媲美或超越其性能。 文中还考虑了信念传播(Belief Propagation)在不规则码中的应用,这是一种在图论中用于信息传递和计算的算法。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不规则LDPC码在实际通信环境中的有效性。 这篇论文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构造方法,而且通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不规则图在LDPC码中的优势。这种改进不仅提高了错误纠正能力,也为未来设计更高效、性能更优的编码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于信息理论、编码理论以及通信工程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来说,这篇文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本源码包内暂不包含可直接显示的源代码文件,请下载源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