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说明:1 引言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呈指数性增长,对广域网(WAN)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正在积极探索各种技术以更好地连接其骨干路由器。常用方法是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技术,使用155M(STM-1)直至622M(STM-4)的高速链路。从而产生了诸多IP over ATM技术,如LANE,CIPOA,MPOA等。
但是,由于运营商底层的网络结构为基于光纤连接的同步数字体系(SDH)(北美为同步光纤网络SONET),这使得ISP更倾向于IP over SDH技术,以提高带宽的效率,而不是常规的IP over ATM技术。这两种方案在业界引起了
【IP over SDH和IP over ATM技术对比】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域网(WAN)的带宽需求持续攀升,这促使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技术来连接骨干路由器。其中,两种主要技术是IP over SDH(IP在同步数字体系上)和IP over ATM(IP在异步转移模式上)。本文将对比这两种技术,分析其优缺点。
【SDH/SONET概要】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国际标准,用于传输和复用电信信号,最大速率可达10Gbps。在美国,与其类似的是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ing,同步光纤网络)。SDH网络由同步光纤线路系统、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和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组成,支持自动保护倒换的双环自愈结构。SDH帧结构包含开销域和用户净荷,其中用户净荷可以在帧内浮动,通过指针指示其位置,提供字节同步的传输。
【ATM概述】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转移模式)是一种基于固定长度信元(53字节)的交换和复用技术,适用于连接管理、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ATM使用虚拟通道连接(VCC)或虚拟路径连接(VPC)标识不同连接,通过虚拟路径标识符(VPI)和虚拟通道标识符(VCI)进行寻址。ATM不仅覆盖数据链路层,还包括部分网络层和传输层功能,适用于多种应用,如话音、数据、图像和视频,通过不同的ATM适配层(AAL)适应各种用户数据。
【IP over ATM】
IP over ATM是IETF为实现异构网络间的无缝互连提出的解决方案,使IP能够运行在多种网络技术之上,包括ATM。经典的IP over ATM(CIPOA)将ATM作为IP的底层数据链路层,保留了IP网络的基本架构。在ATM网络中,因为缺乏广播功能,需要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逻辑子网(LIS)。
【IP over SDH的优势】
IP over SDH因其基础网络结构与运营商的光纤网络相匹配,更有利于提升带宽效率。SDH的同步帧结构和字节同步特性使得数据传输更为稳定,且SDH的网络自愈能力能提供高可用性。
【IP over ATM的优势】
ATM则以其高效的带宽管理和QoS(服务质量)控制著称,适合承载对延迟敏感的实时应用。ATM的定长信元利于硬件交换,可实现快速转发,并支持多业务整合在同一网络上。
【总结】
IP over SDH和IP over ATM各有优势,IP over SDH更适用于充分利用运营商的现有网络资源,而IP over ATM在服务质量控制和多业务融合上有更强的能力。选择哪种技术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网络需求和现有的基础设施。在实际部署中,ISP可能结合两者的优点,利用ATM的QoS功能和SDH的网络可靠性,构建更高效、灵活的IP网络。
本源码包内暂不包含可直接显示的源代码文件,请下载源码包。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