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English Version 超过100万源码资源,1000万源码文件免费下载
  • 论文研究 - 神经网络在南加州地区地震概率预报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统计物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地震问题。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在地震事件研究中应用基于“神经元”的统计物理方法和网络系统。 来自南加州高级国家地震系统(ANSS)的数据用于通过神经网络建模来验证震级大于3.0、3.5、4.0和4.5的连续地震事件之间的时间差之间的关系。 我们正在分析的问题是地震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异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用作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时间序列。 因此,我们将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系统与反向传播学习算法一起使用 ...
  • 地震勘探中多次波的识别和压制 多次波是地震勘探中较常见的干扰波,多次波的出现和存在,使得地震成像不真实,使目的层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发生畸变,影响了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成为地震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阐述了多次反射波产生的原因及识别方法,介绍了目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多次波消除压制技术,并对其效果和特点进行了评述。
  • 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数值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改进了以往的基于变形及耗能的双参数损伤指数模型,应用按结构的重要程度所提出的"三水准"抗震设计地震损伤指标作为倒塌评定准则;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模拟分析了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破坏过程,计算了主要构件和整体结构的地震损伤指数,定量的描述了结构的整个倒塌破坏过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损伤指数计算模型既能够计算最大损伤指数,又能定量连续化计算 ...
  • 瞬变电磁法及多波地震法在矿井探测中的应用 把瞬变电磁法和多波地震法引入到井下,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瞬变电磁法和多波地震法综合探测特殊地质构造进行了探讨,从实例的揭露验证情况对比可知,综合应用瞬变电磁法和多波地震法探测掘进工作面的特殊地质构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 基于频散曲线合成面波地震记录的方法 准确提取频散曲线是瑞雷波勘探的重要环节,检验各种频散曲线求取方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频散曲线,选择抽样脉冲信号作为子波,推导出了合成单炮面波地震记录的理论公式,并利用该公式,针对不同弹性层状介质模型的频散曲线合成了面波地震记录。通过对其波场特征对比和频谱分析,同时采用频率-波数域法反求其频散曲线,结果与模型频散曲线几乎相同,从而充分验证了该面波合成方法的正确性。
  • 淮南矿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效果与实例分析 淮南矿区十多年来开展的煤矿采区三维地震面积达到254.56 km2,占井田面积的46.14%。通过对以往三维地震成果1 030个验证点的统计分析,拟定了三维地震成果验证准确率的评价标准;据此得出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对13-1煤层中3 m以上断层解释的准确率达62.38%,11-2煤层中2 m以上断层解释合格率约46.74%;而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对11-2煤层中2 m以上断层解释的准确率达到85.71%。结合实例研究,分析了小断层、煤层变薄区在三维地震资料上的显示特征与探采对比效果。
  • 论文研究 - 结合地球物理和岩土特性进行佐治亚州局部地震设计 ... 佐治亚州,特别是佐治亚州首府第比利斯的新建筑和工程项目数量增加。 由于高加索地区的地震活动十分活跃,因此地震危险性评估对于工程项目的地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采用了现代建筑规范,对本地区域进行 ... 对于正确设计任何类型的建筑至关重要。 其中,应进行以下研究: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估,地质,岩土工程,地球物理等。之后,在设计 ... 剖面和井下测试。 接下来,根据不同研究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了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基于地点的地震危险性评估。 结果,研究区域显示了局部土壤放大对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
  • 三维地震勘探在准格尔煤田红树梁井田的应用 准格尔煤田位于内蒙古中西部,红树梁井田位于准格尔煤田南端。为了进一步查明井田内煤层的赋存、构造、煤层风氧化带等地质情况,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地质保障,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使用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查明了测区内主要可采煤层4煤、5煤、6-1煤和6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深度,解释了断层24条,圈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的范围,解释了6煤层的分叉边界。
  • 论文研究 -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地震前兆异常检测方法 在许多国家,应变仪已用于检测地震先兆异常。 在中国开发并使用了一种创新的四分量应变仪,该传感器 ... 独特的功能,可以高灵敏度地监测地壳应变场的状态以及仪器的自洽性。 地震前兆调查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有效地从大量数据中检测异常。 波形的 ... 这项研究中,首先证明了成对分量的一致性因子可用于检测可能与即将发生的地震有关的异常。 这里,不是使用一致性因子,而是使用两个正交应变数据的 ... 具有接近恒定的偏差,但它们的相关系数仍然接近1.0,大于0.99。 在地震即将发生的准备阶段,可能会出现非平面应变,并且相关系数明显下降。 分析 ...
  •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地震属性图像地质解译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属性解释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将数学形态学原理引入地震属性图像处理与分析中,结合断层地质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形成了线状特征的地质解译流程,以特定的采区为例,实现了断层的自动地质解译。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形态学是一种有效增强和提取图像线性特征的方法,将数学形态学技术与地震多属性技术相结合进行地质解译可提高地震属性解释的效率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节省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