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English Version 超过100万源码资源,1000万源码文件免费下载
  • wsn中leach算法改进程序.docx %Field Dimensions - x and y maximum (in meters) =300; =300; %x and y Coordinates of the Sink sink.x=0.5*xm; sink.y=0.5*ym; %Number of Nodes in the field n=900; %Optimal Election Probability of a node
  • 2020年新版LEACH算法仿真结果.docx 仿真一 在 100*100 的区域内随机生成 100 个节点 ( matlab 仿真代码 clear; xm=100%x 轴范围 ym=100%y 轴范围 sink.x=0.5*xm% 基站 x 轴 50 sink.y=0.5*ym% 基站 y 轴 50 n=100; E0=0.02; for i=1:1:n S(i.xd=rand(1,1*xm; S(i.yd=rand(1,1*ym; S(i.
  • LEACH算法matlab仿真程序 有节点最小剩余能量图与节点存活数
  • 无锡科博ERP项目交流.ppt 满足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要求 * 复合行业合规性要求来确保数据安全* PCI 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s GLBA Gramm Leach-Biley Act SSAE16 (SOC 1) And SOC 2 Statement on Standards for Attestation Engagements NIST SP800
  • 基于NSGA-II的无线传感网络簇首选择算法 ... 表明, 所提出的算法与低功耗自适应层次分簇(LEACH)算法相比,簇首分布均匀、负载均衡,可明显延长网络 ...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 传感器网络因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和数据传输路径性能不优导致网络运行周期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LEACH的节能优化路由算法。该算法在网络成簇阶段采用LEACH算法选举簇头,在数据传输阶段,运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思想选出多条候选路径,然后通过路径代价函数 ... 路径平均剩余能量以及节点的个数,筛选最优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了节点能耗。仿真结果显示,与LEACH算法相比,该优化算法将首个节点死亡时间延长了23.6%,将一半节点死亡时间延长了53.8%, ...
  • 成簇阶段恶意节点识别与剔除模型研究及实现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成簇是实现对传感器网络高效节能管理和应用的有效途径。网络安全问题中恶意节点尤为突出,它们破坏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规则,影响网络的工作效率和整体存活寿命。为了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希望能在网络成簇阶段及时将破坏作用的恶意节点识别出来并剔除。采用LEACH层次化网络通信思路,应用一种基于LEACH算法的密钥预分配方案,完成在成簇阶段对恶意节点的识别和删除的模型仿真从而有效的实现网络寿命的延长和网络效率的提高。
  • 风电机组无线监控系统的构建方法 ... 风电机组典型故障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提出了一种空间正四面体节点部署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所需部署的传感器节点数目。所提节点部署方案将正四面体理论运用到监控系统的节点部署中,着重对机舱的齿轮箱、发电机与传动轴进行监控部署;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经典LEACH路由协议的簇头选取方式进行改进,提出了适用于风电机组监控系统的路由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节点剩余能量和节点之间的几何距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监控系统的信息传输能力并均衡利用节点能量、延长监控系统的使用寿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空间节点部署方案拓展了监控系统的 ...
  • 一种基于SDN的物联网数据聚合方案 物联网设备产生和发送的数据中存在许多重复冗余的部分,传输这些数据降低了网络寿命和带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聚合网关层,设计了一种基于SDN的物联网数据聚合体系结构和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设计的体系结构与普通网关和OF-GW的体系结构相比,网络寿命提高了约32.6%,感知层发送到网络层中的数据分组量减少了6.1%~55.1%,设计的规则算法与LEACH算法相比,数据聚合的平均时延降低了约24.1%,同时避免了数据缺失,提高了数据聚合的准确性。
  • 基于环形搜索的WSN簇间最优路由选择 摘要:为了解决LEACH协议中由单跳路由算法造成的节点能量消耗不均衡的问题,首先,计算分析得出簇间多跳的最优跳数,得到簇头节点到基站的一条理想路径;然后,提出一种环形搜索方法去寻找与理想路径最接近的最优路径;最后,提出了簇头到基站的多跳路由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簇头到基站的多跳路由算法较LEACH协议在均衡节点能量消耗和延长网络生命时间方面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